【中国之治@文化解码】 【中国之治@文化解码】专题 习近平总书记3月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文化精髓影响至深,如民本思想、和为贵思想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新一代年轻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理解不深、基础薄弱,难以满足文化自信的需要。中小学承担着文化传承的神圣使命,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弘扬传统文化应从基础教育开始。 牛年大年初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隆重推出大型原创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节目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典籍中《尚书》《论语》《孙子兵法》《楚辞》《史记》等流传千古、享誉中外的经典名篇,展现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讲述感人至深的传承故事。在举国欢庆重要时刻,在中央电视台重要媒体推出该档节目,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就是国家层面将更加重视国学经典,要大力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高度重视国学教育,统筹统编国学教材。在顶层设计方面,把国学教育摆上重要位置,站在文化自信的高度来认识并逐级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从而增强师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要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弘扬光大,中华传统美德薪火相传。把传统文化精髓纳入中小学统编教材、教案和课程设置,同时可授权省级教育部门结合区域特点、民族特色编印必要的辅助教材或课外读物。 适当增加国学课程量,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在教学内容设置中兼顾诗、书、画等经典传统文化元素。加强教师的国学知识培训、进修、考核等,让教师深刻领会国学精华,真正为人师表,更好地传授国学知识,并运用学生喜爱、生动活泼的多种形式,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责任编辑:) |